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案例之四:全面推行工业用地“标准地”改革 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
长期以来,河南省工业用地审批周期冗长、利用效益偏低、税收贡献不足、供后履约监管薄弱等问题,严重影响了土地要素集约高效配置,制约了工业经济高水平发展,改革迫在眉睫。全面推行工业用地“标准地”出让,实施“按标做地、明标供地、履标用地、对标管地”,有助于转变过去粗放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,走内涵式、集约化、质量型发展的新路子,有助于加快推进工业项目落地,以亩均论英雄,向存量要效益,有助于不断提高亩均投资和产出强度,以用地提质增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(一)实施流程再造,提升企业用地效率。一是统一开展区域评估。将原来由企业取得土地后逐一完成的区域评估事项前置,在土地出让前由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组织对区内土地勘测、矿产压覆、地质灾害、节能、水土保持、文物保护、洪水影响、地震安全性、气候可行性、环境现状评价等事项实施区域评估,费用由地方政府承担,形成区域评估结果,供项目共享使用。二是推行“标准地+承诺制”联动改革。对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实行“标准地+承诺制”改革模式,对一般行政审批事项实行政府部门靠前服务、限时办理。企业拿到“标准地”后,经承诺即可直接开工建设,待建成投产后,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,真正做到项目审批“最多跑一次”,甚至“一次都不用跑”,帮助企业以最快速度完成从拿地到开工建设的所有审批事项,推动项目尽早开工、尽早建成、尽快投产、尽快达产,缩短企业投资期限,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,推动“项目等地”转变为“地等项目”,有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。三是叠加“多审合一”“多证合一”“多测合一”等改革创新举措。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合并,统一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。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、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,统一核发新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。以统一规范标准、强化成果共享为重点,将建设用地审批、城乡规划许可、规划核实、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等多项测绘业务整合,归口成果管理,实现“多测合并、联合测绘、成果共享”。四是探索带“方案”“施工图”出让模式。进一步优化“带方案”“带施工图”供应流程,针对方案和施工图审查涉及的每个环节,打通了相关工作流程。在土地出让时,施工图在挂牌文件中一并进行公示,并明确告知竞买企业,竞得土地后需按照公告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进行开发建设,有效地压缩了以往企业拿地后至少需要3-6个月才能完成的区域评估、工程设计图、施工图等审批用时,成功实现土地“即拍即用”。